专利的质变,需要的不是量变,而是认知的升级_大鱼知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利行业资讯 >

专利的质变,需要的不是量变,而是认知的升级

发布者:大鱼知产 点击: 发布时间:2021-03-12

1. 什么是认知?


11.11原本只是平常的一天,突然有一天大家说它是“光棍节”,再后来马爸爸说它是“购物狂欢节”。结果现在全球人民都信了,“砍手”党们高喊着“吃土”的口号,义无反顾地扎了进去。


年底北风吹起的时候,一边哭着看着2017的支付宝账单,一边默默的选择“加入购物车”,再等来年的双十一。


中国商标的岁数很短,但是对品牌的观念很长。从全聚德、吴裕泰的老字号,到90年代的新飞、长虹、春兰,再到现在华为、格力、小米,对于品牌的认知告诉我们买了这些品牌的东西,在当时绝对是物有所值的。


而在近两年,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电商网红开始崛起,什么流量变现,什么粉丝经济,就是因为这种模式产生了诸如买了他家衣服就会更有品的新认知。上亿金额的刷单量,令我等中年油腻老男人瞠目结舌。


2008年国产乳制品处境尴尬,因为三聚氰胺事件集体刷低了消费者之于国产牛奶的认知。同样纠结的还包括国产的婴儿纸尿裤、婴儿奶粉,因为目前这些国产厂商实在没有办法把消费者已经不信任的认知给扳回来。


所以,这就是认知吧。


世上本没有的市场,但是如果你创造了一种认知,你就刺激了新的需求,开拓了新市场。如果认知被更多人接受,变成了共同认知,也许你就能成大事。但是如果一种认知已经形成了,除非有更强大的认知,否则是很难纠正的。


2. 专利认知与市场构建


基于上述对“认知”的理解,那么我们可以推论,中国目前的专利市场都是建立在公众对于“专利”的认知上的。


具体到下位概念来,简单来讲从专利的产生到专利确权,再到专利应用,每个环节都是一个认知。

比如:


认知1. 为了保护创新成果就需要知识产权体系的保护,申请专利就是其中一个选择;


认知2. 申请专利只是第一步,必须由国家行政部门批准,才能确定专利权;


既然获得了授权证书,那么就得有用途,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红箭头是被画了等号的。


那么怎么用,就包括:


认知3. 专利诞生的最重要的用途在于法律赋予的排他权,利用专利权就可以限制对手抄袭;


认知4. 专利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应该能像固定资产一样用来获取现金价值;


认知5. 专利数量是创新水平的一个参数,创新者理应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以上五个认知,基本上是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三十年来,所建立起的“简版”专利认知。


也正是基于这些认知,目前国内的专利市场基本组成了代理、法律、金融、科技服务四大块市场。

3.认知的偏差


专利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公众树立专利的认知有很多渠道,例如强局的宣传、媒体报道、身边案例等等。


其实每个环节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偏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差就会不断积累,最终体现在市场行为上。


比如,最为重要的就是补贴制度。诚然,在中国市场补贴是最常见的推广方式,即使一些商业活动也会运用商业补贴,比如滴滴打车的补贴。但是细分一下,对于滴滴的补贴,其实是一种良性的催化剂。


对于滴滴平台来说,无论是给予用户还是司机的补贴,他们起到的效果是确立了用户认为使用滴滴会有更短等候时间的认知,和司机会更快接单的认知。


当后两种更强的认知确立以后,平台补贴已经不会成为必要条件,因此在没有补贴之后,这样的认知仍会促使滴滴平台的运营循环持续下去。

但是申请专利的补贴与滴滴类型的补贴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不可否认,对专利申请人进行的补贴的好处显而易见,虽然花了很多国家财政,但是它却应该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快的专利普及方式,不但普及了专利启蒙意识,还直接扶持了庞大的专利代理行业。这些功劳是不能忘记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对于专利补贴的认知偏差也开始逐渐放大。因为专利补贴并不能刺激类似滴滴的双边机制。


从申请的出发点就获得补贴,到拿到证书后申请其它新的补贴。在这条认知链上,并没有新的认知去支持没有了补贴之后的申请需求。

当然,对于认知3和认知4,你会说也会是维持没有补贴后新申请的认知基础。但是,在专利量变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今天,上述两种认知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支持整条认知链继续工作。


为什么呢?因为在现阶段,获得资质、荣誉、补贴仍然是优于认知3和认知4的强认知。而在认知5刺激下的专利申请量变积累过程中,因为物质收益被放大了,反而认知3和认知4会被淡化和忽略掉。


最为极端的情况,就是直接以获取补贴为认知的出发点,抹掉的认知1,扔掉了认知3和认知4,形成了最纯粹的专利“伪需求”的认知。


所以说,所谓量变如果只是这个循环的不断累积,那么专利申请量积累的越多,对于认知5的依赖性就越强甚至上瘾,企业就越没有动力去发展认知3和认知4。

有一种假设或者理想状态,当补助消失之后,企业还会继续花钱投入知识产权。


但是很遗憾,刺激最大的一条认知一旦不再存在,而前文提到,认知3和认知4由于在前期的成长还不足以支撑整条认知链,因此在没有补贴后继续进行申请其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4.认知的升级


所以,降低专利申请量变中对补贴的倚赖是势在必行的。“亲生儿子”也总有断奶的一天。


很明显,如果认知3和认知4仍然和代表荣誉、补助的认知5放在同一级别,将永无出头之日了。


所以,提升专利质量其实就是要把获得荣誉资质补贴与专利的原本属性区分开来,形成新的认知。比如,将专利授权与专利用途划等号的认知升级为,对专利授权要先要考虑专利质量和专利价值的新认知。新认知最好能优先于,依赖于补贴的认知链。


只有这样,即使在补助一旦停止后,仍然可以通过认知3完成企业的实际需求。


而完善了认知3和认知4,开可以说是建立真正科学的专利认知观。这样的认知是可以脱离了补贴而在市场上独立存活的认知。

5. 新的认知偏差


以目前看,对于认知6的培养,官方有两种方向,一种就是通过侵权案例侵权赔偿进行培育,还有就是希望通过专利分析、导航、布局类的项目来提升对专利质量的认知。


但是,对于后一种的方向,又陷入了政府补贴的老路。也就是说,认知是官方在灌输,需求是官方在拿补助来支持,但是项目是否能产出高质量专利,并给企业形成新的认知反馈,将存在很大的疑问。


通常对于这样的补贴项目,当补贴一旦结束,也就意味着项目结束,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反馈,也是很难有企业能自发的花经费去做类似项目完成整条认知链的。

同样在金融服务市场方面,虽然国知局仍然是作为认知创造者的角色,但是目前不但企业没有形成对于专利价值的认知,连金融机构也不能形成对专利价值的有效认知,也不知道为什么几件专利证书为什么能值那么多钱。


所以一旦政府的信用背书消失,认知4也将荡然无存。所以如果不能建立起对专利价值的有效认识,也会同样面对尴尬。


5.结论


综上所述,先行补贴制度虽然在推广、启蒙专利制度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通过对于专利认知的分析可以发现,申请补贴的倚赖会引发公众对于认知的误解,恰恰制约了我国专利申请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错误的认知往往需要更多的成本,更长的时间来及纠正。这是我们年青一代专利从业者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官方已经在采取相应的新认知去促使专利质量、专利价值的提升,但是过多的参与也容易走上以补贴滋养伪需求的老路。如果没有形成合理的,符合市场机制的专利认知,一旦补贴或者政府背书消失,则会导致无功而返。


因此,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认知升级,那么专利申请量的积累终将不能导致专利质量的提升。


想要进行版权登记、专利购买,商标买卖的相关服务,就来大鱼知产进行详细了解,更多专业知识与专业人士将为您服务到底,想要更快的了解版权登记、专利购买,商标买卖相关问题,我们来帮您。热线电话:13018202357,客服微信(13018202357)

以上就是大鱼知产平台为各位讲解的有关 专利的质变,需要的不是量变,而是认知的升级 的介绍,相信各位对于商标申请注销的流程中需要注意和了解的事项,可以有一定的认识,若各位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专利行业资讯 的问题,欢迎到大鱼知产平台进行相关问题咨询吧!


相关推荐
精品商标推荐
  • 价格: ¥5000.00
    中文+拼音
    第09类-科学仪器_间贯
  • 价格: ¥1.25万
    中文
    第29类-食品_歪果颂
  • 价格:
    中文
    第08类-手工器械_<strong>IKOMMI</strong>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