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业灌溉现有技术中有树盘挖坑玉米秸秆蓄水渗灌、或埋塑料渗桶渗灌等,采用地膜覆盖树盘集雨等方法。其缺点是:
1、树盘挖坑无效渗漏过大,蓄水保持时间短,水资源浪费大。
2、雨季水涝容易对根系造成伤害:使根系窒息、诱发土传病害,甚至造成根系腐烂和死亡。
3、长时间积水浸泡,可导致渗坑坍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土坑结构脆弱,人为造成破坏机率也较大。
5、使用周期短,清理渗坑、反复挖坑,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成本,而且对根系造成损害伤大。
6、埋塑料渗桶技术,渗孔容易被杂物、泥土堵塞,渗灌效果不尽人意。
7、塑料桶使用成本较高,打孔比较繁琐技术不好掌握,普及推广难。
8、这些装置集雨容量小,渗水率控制技术不完善,北方旱作区雨季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降水占全年的50%。所集雨水很难做到在春冬干旱季节的跨季节使用。
9、树盘挖坑和埋桶,集雨入口缺少防护设施。影响果树管理作业,存在安全隐患,易对果农造成伤害。
10、实际应用中,现行装置易损坏,增加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解决旱作区果树整个生长期和需水临界期的跨季节供水容易出现间断短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渗坑开挖:在距离两棵果树各50-60cm的株距树冠下挖一个渗坑。
b)垒砌甬道:在渗坑内用渗水砖或陶瓷铺砌,使渗坑内全部覆盖渗水砖或陶瓷,形成甬道。
c)铺设微渗布:在甬道内沿着甬道的内壁铺设微渗布,使微渗布完全覆盖所述内壁,位于甬道侧壁的微渗布上均布有渗水孔。
d)在甬道上方搭建盖体,并在盖体上流出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甬道的长边垂直。
e)在两个树冠下设集雨坡面,树冠到甬道的入水口由高到低形成20-30°的坡度。
f)在树冠到甬道的坡面上铺设黑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渗坑为长方形渗坑,渗坑的长为200-250cm,深度为50-60cm,宽度为40-5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渗坑圆形,圆形渗坑的直径为35-40cm,深50-60cm,渗坑的壁面与水平面垂直。
更进一步,在两棵果树株距的中心以及两棵果树行距中心处各设置一个所述的圆形渗坑。
更进一步,每个从果树根部呈放射状修四棱土埂,土埂之间形成所述的集雨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孔的孔径为0.5cm,孔距为10╳10cm。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砖采用泥砌或干垒结构,渗水砖的砖缝相错。
进一步的,所述入水口的宽度为5-8cm,长度为8-10cm。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黑膜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湿度,减少水分蒸发,有效改善土壤微循环;可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除草投工,聚集更多的雨水存入地下渗灌坑;同时可减少泥土和杂物的带入。
2、集雨微灌渗根装置是在果树株距间安装,对果树管理作业影响较小,无安全隐患。
3、地下微灌渗根装置采用砌垒结构,更为牢固,可防止雨水浸泡造成坍塌。
4、因为砖的蓄水效果好,渗出均匀,上下含水量几乎一致,毛细孔不易堵塞。
5、道甬内部铺设微渗布,可有效控制水肥的渗出率,节水节肥,比现行渗灌装置节水6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6、集雨甬道微灌渗根装置改善了果树根系生长环境,增强了土壤透气性;改变了灌溉理念,把果树人为的被动灌水变为主动吸水,有效防治了果树的根系病害,而针对性配药又可预防果树的其他病虫害。
7、改善了果树的生长环境:地下甬道微渗,地面干燥,能有效和抑制有害真菌、细菌的发生和蔓延。
8、节能减排,水肥药一体化渗灌,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减轻了化肥农药对土壤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危害。
9、所用渗水材料砖蓄水和吸水性较好,可有效调节根部湿度和水肥供应,而且砖的水肥保持时间长,可实现所集雨水冬春旱季跨季节使用。
10、微灌渗根甬道采用砖砌,技术简单、易于掌握。且农村废弃砖资源多,价格低,有利于废物利用。
11、用泥砌砖或干垒砖,保障了竖甬道开口小而牢固,不会影响果树的日常管理。
12、采用泥砌砖或干垒砖结构合理不易损坏,一次投资终身受益。
13、水肥药一体化集雨渗根装置技术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述的集雨微灌渗根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所述的集雨微灌渗根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甬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果树,2为甬道,3为行距,4为渗坑,5为渗水砖,6为微渗塑料布,7为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
1、果园选取:选取干旱区农业区,株行距为300cm×400cm,生长均匀,管理较为规范的成龄果园。
2、渗坑4的开挖:在离两棵果树1各50cm的株距树冠下挖一个长200cm、深50cm、宽40的土坑。
3、微渗塑料布6的制作备用:用一块长120*300cm稍厚点(0.02以上厚度)的地膜横着对折,然后在距对折线向上15cm以内区域为防渗漏区不打孔,15cm以外为渗漏区要打孔。孔距10*10cm左右,孔径为0.5cm。
4、渗根微灌甬道的垒砌:在渗坑的底部和侧壁铺渗水砖,形成甬道2,地下甬道为泥砌砖或干垒砖结构:土坑底部平铺一层砖,然后压底砖延四壁横着平贴两层砖(高约24cm)。
5、微渗塑料布的铺设:将打好孔的微渗塑料布打开,参照横甬道的长宽高铺设好,保障防渗区位于甬道的底部。最后平铺一层砖压住微渗塑料布四边多余部分封顶,须在甬道中部预留入水口的竖道空间。
6、入水竖甬道的垒砌:在预留的竖道空间立两砖前后用三七砖头砌成第一层长方形入口,第二层交叉压第一层入口规格同第一层。宽度不能大于一脚掌。(入水口宜用砖混结构)。
7、甬道垒砌完工后填土夯实。
8、树冠下集雨坡面的修整:每两棵果树为一个集水单元,集水面积为株间600cm行间300cm,坡度以2---3%,两棵果树外延150cm为雨集最高点并起埂,微灌渗根装置入水口为最低点。
9、集雨面塑料黑膜的铺设:集雨坡修整好后,在果树两边铺设150*650cm,0.02厚度的黑膜各一幅,果树根部稍高点,然后用胶带接缝。
实施例2
1、果园选取:选取干旱区农业区,株行距为300cm×400cm,生长均匀,管理较为规范的成龄果园;
2、渗坑的开挖:在距果树株距150cm行距100cm的树冠下分东西南北各挖一个直径35--40cm、深50cm、的圆形土坑,要求壁面基本垂直。
3、灌坑渗塑料内膜的制作:找一个直径大于20cm,高大于50cm的内膜袋(化肥内膜袋也行),打孔。要求孔距10*10cm左右,孔径为0.5cm。
4、渗坑为泥砌砖或干垒砖结构垒砌:包心三七砖铺底,立砖圆包。即:土坑底部结构三七夹心平铺4.5块砖,再压底砖边缘延坑壁呈圆形用泥竖贴6块砖作为第一层,层高24cm,要求砖与砖要顶紧,形成向心力。以此法再往上堆砌第二层,要求竖砖压第一层砖缝。
4、放入渗坑塑料膜,最后两平砖留集雨入口压内膜边沿封顶,集雨入口不能大于一脚掌宽度。
5、其余三个渗坑同此法,完工后填土夯实。
6、树冠下集雨坡面的修整:每两棵果树为一个集水单元,共7个渗坑。集水面积为株间100*行间900cm,每个从果树根部呈放射状修四棱土埂,集雨面坡度以2---3%为宜,两棵果树横距外延100cm起埂。
7、集雨塑料布的铺设:用120cm的塑料黑膜延果树株距两侧铺设两幅,中间用胶带接缝,两边用土压实,中间可用砖加固防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想要进行版权登记、专利购买,商标买卖的相关服务,就来大鱼知产进行详细了解,更多专业知识与专业人士将为您服务到底,想要更快的了解版权登记、专利购买,商标买卖相关问题,我们来帮您。热线电话:13018202357,客服微信(13018202357)
以上就是大鱼知产平台为各位讲解的有关
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与流程
的介绍,相信各位对于商标申请注销的流程中需要注意和了解的事项,可以有一定的认识,若各位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专利行业资讯
的问题,欢迎到大鱼知产平台进行相关问题咨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