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绿肥、马铃薯间、套、轮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具有产量高、用途广泛、产量稳定、适应性强、分布广泛、营养丰富等优点。中国是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29%,总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5%,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以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为主产区。2015年,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安全保障作物,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马铃薯栽培方法很多,按照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分为地膜栽培、大棚栽培、露地栽培等,按照马铃薯在田间的配置分有清作、间套作等。由于效益驱动,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适宜耕种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马铃薯连作逐渐增多,不仅既导致耕地土壤结构变差,养分失衡,有机质降低,根区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而且马铃薯病虫害增多,品质和产量下降。
玉米(zeamaysl.),禾本科玉蜀黍属,是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因此,选择玉米和马铃薯轮作种植,在时间尺度上光热资源能满足两种作物的物候特征,此外,茄科和禾本科作物轮作,容易达到克服连作障碍的目的,马铃薯玉米轮作生产模式虽然能同时满足人民对玉米和马铃薯的需求,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生产能力,但常年复种连作,会加剧土壤贫瘠化,特别是会造成马铃薯生产能力严重下降,减产可达20-40%。因此,找到一种既能同时保障人民对玉米和马铃薯生产、生活需求,又能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的耕作模式和技术措施,对于促进马铃薯-玉米轮作种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产实践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轮作作物秸秆培肥地力,提供了一种玉米、绿肥、马铃薯间、套、轮作种植方法,首先,对于马铃薯单种连作而言,选择玉米轮作,既克服了连作障碍,同时增加了一季主作物收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其次,本发明充分挖掘马铃薯-玉米轮作种植系统的物候特征和玉米秸秆肥料化应用潜能,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插空种植,既充分利用了主作物空挡期的光热资源,同时防止了土地季节闲置容易助长恶性杂草,最重要的是通过轮作作物的合理搭配,利用玉米秸秆和绿肥植物体的养分特征制成营养均衡、绿色清洁的有机肥料,培肥地力,实现土地用养结合,践行了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绿肥、马铃薯间、套、轮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土地整理
清除种植地地面根茬、杂草,在种植玉米前10-15天经深翻耕后添加土壤调节剂,将种植地土壤ph值调节为6.5-7.5,按照1200-1800kg/hm2的量撒施基底肥并均匀翻埋入土;
(二)玉米的种植
(1)播种:于3月初-5月初,按照行距为60-70cm开玉米种植行,行沟宽为20-30cm,深为10-15cm,将种子按照株距30-40cm的规格穴播于玉米种植行沟内,每穴播入种子2-3粒,再覆上2-3cm厚的细土;
(2)田间管理:播种后,分别于苗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孕穗期、孕穗期至灌浆期给植株追施玉米肥料,共追肥3次;
(三)绿肥的种植
a.播种:于玉米收获前15天内,采用撒播的方式在玉米种植地播种绿肥种子,种子用量为3-4kg/亩;
b.翻压:在绿肥播种后60-80天,根据其生长情况在绿肥植株木质化之前,将绿肥连同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具体操作为:砍掉玉米秸秆,对绿肥进行刈割,将玉米秸秆和绿肥均匀平铺施于种植地中,在玉米秸秆和绿肥上均匀撒施腐解剂,将腐解物翻压入土、耙匀整地,以促进和加速秸秆腐解;秸秆腐解剂与细土拌匀,再撒施;
(四)马铃薯的种植
①起畦放种:于10月初-11月份,在经步骤(三)处理后的地块中,起马铃薯种植畦,畦宽80cm,沟宽40cm,畦高20cm;选择无虫害、表皮完好的马铃薯切成5-6cm的每段,并在切口处沾上草木灰,按照行株距60cm×25cm的规格开马铃薯种植穴,每畦种2行,将处理好的种薯放入穴中,再覆土3-5cm;
②田间管理:幼苗期浇水后及时中耕,促进发根、发棵,发棵期中耕培土,结薯后期保持适宜土壤含水量,收获前7-8天停止浇水;及时清理杂草,用杀虫板和杀虫灯来进行害虫防治。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最适合植株生长的含水量。
马铃薯收获后按照步骤(一)的方式处理,可进行循环种植。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基底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茶籽饼20-30份、硝化细菌3-8份、米糠15-25份、动物尿液10-15份、尿素3-8份、页岩粉2-4份、膨润土2-3份、低密度聚乙烯4-8份、滑石粉2-4份、钠盐水溶液5-9份和松节油35-45份。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基底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茶籽饼、硝化细菌、米糠和动物尿液混合均匀后在温度为30-40℃,湿度为55-65%的条件下发酵15-20天,得到混合发酵肥;
(2)将膨润土与钠盐水溶液混合搅拌,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页岩粉和尿素混合后焙烧,得到包衣料a;
(3)将滑石粉、低密度聚乙烯、松节油混合,将上述混合物加热至100-115℃并搅拌均匀,得到包衣料b;
(4)将包衣料a包覆步骤(1)所得混合发酵肥,制得包覆颗粒,接着将包衣料b包覆上述包覆颗粒,即得所述基底肥。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玉米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草木灰8-16份、碳酸氢铵15-25份、复硝酚钠6-10份和糖醇螯合液体肥料30-40份。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秸秆腐解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钾2-3份、蔗糖5-10份、黑曲霉2-4份和柠檬酸3-8份。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玉米3个阶段追肥时,肥料随灌水施用于玉米植株的根部。
施肥方式具体为:将玉米肥料溶解与其质量2-3倍的水中,得到玉米液体肥备用;每阶段施肥时,将液体肥与灌溉水混合均匀,分2次直接施用到玉米根部,两次间隔时间为2-5天。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绿肥为田菁。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有效克服了马铃薯连作易产生连作障碍的问题,并在玉米-马铃薯种植制度中,配套适宜的绿肥作物,充分发挥不同绿肥作物服务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潜力和能力,采用玉米-绿肥-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在马铃薯种植前,完成了玉米和绿肥两茬作物的轮作,减轻连作障碍,减少土传病害发生几率,并将玉米秸秆和绿肥联合翻压还田,维持马铃薯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此外,绿肥作物可活化土壤养分,豆科绿肥的固氮功能,可减少化学肥料投入,减轻肥料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而绿肥作物和玉米秸秆联合翻压还田,作为有机肥养分更加丰富,不仅提供了更多的碳源和氮源,同时也提供了多种中、微量元素。由于绿肥的插入,土地的生产能力得到维持和提升,使得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能够稳中提升,同时增加了一季主作物收入,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根据马铃薯玉米轮作种植系统的物候特征,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插空种植,充分利用主作物空挡期的光热资源,同时有效防止土地季节性闲置导致恶性杂草生长的问题,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是使用,翻压绿肥培肥地力,践行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
3.本发明还解决了土壤中c/n比例失调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将玉米秸秆连同夏季绿肥翻压还田,优化了还田物质的c/n比值,由于玉米秸秆c/n高,单独还田腐解容易造成土壤微生物繁殖所需n源不足,而从施肥或土壤中吸收,造成阶段性土壤有效性氮含量下降,影响主作物生长,现有技术中将玉米秸秆腐解后作为下一季作物的肥料,存在c/n比值高而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本申请为解决上述问题,经研究发现,豆科绿肥作物c/n低,腐解过程中n素过量,易造成n素养分流失,将二者进行联合翻压还田,优化了还田腐解物质的c/n比值,将该比值控制在适宜范围;并且豆科绿肥田菁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早生快发、短期可获得较高生物产量的优点,一般播种60-80天即可收获1500-2000公斤的鲜草产量,可提供纯氮7.5-9公斤,田菁的固氮能力是大豆的20-30倍,是夏季倒茬和填充短期休闲田的最佳绿肥作物。
4.本发明在将绿肥和玉米秸秆进行翻压的过程中,增加了含有微量元素的腐解剂,不仅加快腐解速率,并为后茬作物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机和无机肥养分搭配。本发明的腐解剂,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降低了微肥的使用量。
5.采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在施肥过程中,首先在种植玉米之前对种植地进行预处理,同时施埋基底肥,基底肥具有延长土壤肥效的作用,可在玉米、绿肥和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提供养分,其中,基底肥是通过将主要原料进行发酵后经过二次包衣所得,该基底肥具有肥效长而肥力缓的效果,包衣料a将膨润土与钠盐水溶液混合,使层间距增加,形成具有微孔网格结构,增大了其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其吸水性和可塑性,再将其与页岩粉和尿素混合,页岩粉具有大量的毛孔状空隙结构,其比表面积大,能有效固氮,通过与尿素的混合,有效地对尿素中的氮进行吸附,以尿素作为粘结剂,将钠盐浸泡后的膨润土和页岩粉能有效粘结,并对氮素进行固定,根据环境中的氮素的含量等因素缓慢释放;包衣料b在确保肥料具有良好控释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树脂包膜的降解效率,通过上述包衣料a和包衣料b的共同作用,使得该基底肥能在土壤中实现缓慢分解,进而使得营养成分能缓慢释放,结合本申请的种植方式,该肥效能延长到整个种植周期;此外,本申请还包括玉米肥料,其由草木灰、碳酸氢铵、聚天冬氨酸、复硝酚钠和糖醇螯合液体肥料组成,骨粉肥富含磷元素,草木灰富含钾元素,是一种缓效性肥料,可促进玉米茎秆生长,有利于灌浆结实,提高穗粒质量,复硝酚钠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草木灰与复硝酚钠混合后,草木灰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充分被植物吸收;糖醇螯合液体肥料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其主要成分就是糖醇物质,是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丙三醇按特定比例与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形成的混合体,其营养成分能够轻易的从根茎传送至叶片并被叶片吸收利用,进入叶片组织后,能够携带其它矿质养分顺利进入到韧皮部,并根据各部分组织需要进行养分的再分配;碳酸氢铵提供碳源和氮源,本申请将玉米肥料配置成液体肥,通过水肥一体化均匀输送到植物根部土壤,及时满足玉米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实现精准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在作物吸收养分的同时含碳原料分解转化后释放出co2气体,由于含碳原料随水施用,含碳原料在大田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所释放的co2气体也更加均匀,解决了含碳素肥料在大田施用中均匀分布和有效释放的技术难题。此外,本发明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不施用任何肥料,而是通过将玉米秸秆和绿肥还田腐解作为马铃薯的肥料源,可减少化学肥料投入,减轻肥料成本,而仅仅通过玉米秸秆和绿肥还田腐解作为马铃薯的肥料可能还存在养分不足的风险,因此结合采用包衣基底肥,在整个种植周期均能提供养分,结合本申请的轮作方式,达到不需要再额外进行施肥的目的,且能够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将该包衣基底肥与轮作种植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能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玉米、绿肥、马铃薯间、套、轮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土地整理
清除种植地地面根茬、杂草,在种植玉米前10天经深翻耕后添加土壤调节剂,将种植地土壤ph值调节为6.5,并按照1200kg/hm2的量撒施基底肥,并均匀翻埋入土;
基底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茶籽饼20份、硝化细菌3份、米糠15份、动物尿液10份、尿素3份、页岩粉2份、膨润土2份、低密度聚乙烯4份、滑石粉2份、钠盐水溶液5份和松节油35份;基底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茶籽饼、硝化细菌、米糠和动物尿液混合均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55%的条件下发酵15天,得到混合发酵肥;
(2)将膨润土与钠盐水溶液混合搅拌,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页岩粉和尿素混合后焙烧,得到包衣料a;
(3)将滑石粉、低密度聚乙烯、松节油混合,将上述混合物加热至100℃并搅拌均匀,得到包衣料b;
(4)将包衣料a包覆步骤(1)所得混合发酵肥,制得包覆颗粒,接着将包衣料b包覆上述包覆颗粒,即得所述基底肥;
(二)玉米的种植
(1)播种:于3月初,按照行距为70cm开玉米种植行,行沟宽为20cm,深为10cm,将种子按照株距30cm的规格穴播于玉米种植行沟内,每穴播入种子2粒,再覆上2cm厚的细土;
(2)田间管理:播种后,分别于苗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孕穗期、孕穗期至灌浆期给植株追施玉米肥料,共追肥3次;玉米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草木灰8份、碳酸氢铵15份、复硝酚钠6份和糖醇螯合液体肥料30份;
玉米3个阶段施肥方式具体为:将玉米肥料溶解于其质量2倍的水中,得到玉米液体肥备用;苗期至拔节期施肥: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35m3/亩,每次随水施入玉米液体肥5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2天;拔节期至孕穗期施肥:灌水2次,灌水量35m3/亩,每次施用玉米液体肥5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2天;孕穗期至灌浆期施肥:灌水2次,灌水量35m3/亩,每次施用玉米液体肥5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2天;
(三)绿肥的种植
a.播种:于玉米收获前15天,采用撒播的方式在玉米种植地播种绿肥种子,种子用量为3kg/亩;播种后浇透水,并保持土壤的湿度为75%;
b.翻压:在绿肥播种后60天,根据其生长情况在绿肥植株木质化之前,将绿肥连同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具体操作为:砍掉玉米秸秆,对绿肥进行刈割,将玉米秸秆和绿肥均匀平铺施于种植地中,在玉米秸秆和绿肥上均匀撒施腐解剂,将腐解物翻压入土、耙匀整地,以促进和加速秸秆腐解;秸秆腐解剂与细土拌匀,再撒施;秸秆腐解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钾2份、蔗糖5份、黑曲霉2份和柠檬酸3份;绿肥为田菁;
(四)马铃薯的种植
①起畦放种:于10月初,在经步骤(三)处理后的地块中,起马铃薯种植畦,畦宽80cm,沟宽40cm,畦高20cm;选择无虫害、表皮完好的马铃薯切成5cm的每段,并在切口处沾上草木灰,按照行株距60cm×25cm的规格开马铃薯种植穴,每畦种2行,再将处理好的种薯放入穴中,再覆土3cm;
②田间管理:幼苗期浇水后及时中耕,促进发根、发棵,发棵期中耕培土,结薯后期保持适宜土壤含水量,收获前7天停止浇水;及时清理杂草,用杀虫板和杀虫灯来进行害虫防治。
马铃薯收获后按照步骤(一)的方式处理,进行循环种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玉米、绿肥、马铃薯间、套、轮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土地整理
清除种植地地面根茬、杂草,在种植玉米前12天经深翻耕后添加土壤调节剂,将种植地土壤ph值调节为7.0,按照1500kg/hm2的量撒施基底肥并均匀翻埋入土;
基底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茶籽饼25份、硝化细菌6份、米糠20份、动物尿液12份、尿素3份、页岩粉3份、膨润土2份、低密度聚乙烯6份、滑石粉3份、钠盐水溶液7份和松节油40份;基底肥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茶籽饼、硝化细菌、米糠和动物尿液混合均匀后在温度为35℃,湿度为60%的条件下发酵17天,得到混合发酵肥;
(2)将膨润土与钠盐水溶液混合搅拌,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页岩粉和尿素混合后焙烧,得到包衣料a;
(3)将滑石粉、低密度聚乙烯、松节油混合,将上述混合物加热至107℃并搅拌均匀,得到包衣料b;
(4)将包衣料a包覆步骤(1)所得混合发酵肥,制得包覆颗粒,接着将包衣料b包覆上述包覆颗粒,即得所述基底肥;
(二)玉米的种植
(1)播种:于4月初,按照行距为65cm开玉米种植行,行沟宽为25cm,深为12cm,将种子按照株距35cm的规格穴播于玉米种植行沟内,每穴播入种子3粒,再覆上2.5cm厚的细土;
(2)田间管理:播种后,分别于苗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孕穗期、孕穗期至灌浆期给植株追施玉米肥料,共追肥3次;玉米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草木灰12份、碳酸氢铵20份、复硝酚钠8份和糖醇螯合液体肥料35份;
玉米3个阶段施肥方式具体为:将玉米肥料溶解与其质量2.5倍的水中,得到玉米液体肥备用;苗期至拔节期施肥: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37m3/亩,每次随水滴施玉米液体肥6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为3天;拔节期至孕穗期施肥: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37m3/亩,每次滴施玉米液体肥6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为3天;孕穗期至灌浆期施肥:灌水2次,灌水量37m3/亩,每次施用玉米液体肥6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为3天;
(三)绿肥的种植
a.播种:于玉米收获前10天,采用撒播的方式在玉米种植地播种绿肥种子,种子用量为3.5kg/亩,播种后浇透水,并保持土壤的湿度为75%;
b.翻压:在绿肥播种后70天,根据其生长情况在绿肥植株木质化之前,将绿肥连同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具体操作为:砍掉玉米秸秆,对绿肥进行刈割,将玉米秸秆和绿肥均匀平铺施于种植地中,在玉米秸秆和绿肥上均匀撒施腐解剂,将腐解物翻压入土、耙匀整地,以促进和加速秸秆腐解;秸秆腐解剂与细土拌匀,再撒施;秸秆腐解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钾2份、蔗糖7份、黑曲霉3份和柠檬酸6份;绿肥为田菁;
(四)马铃薯的种植
①起畦放种:10月中旬,在经步骤(三)处理后的地块中,起马铃薯种植畦,畦宽80cm,沟宽40cm,畦高20cm;选择无虫害、表皮完好的马铃薯切成5.5cm的每段,并在切口处沾上草木灰,按照行株距60cm×25cm的规格开马铃薯种植穴,每畦种2行,再将处理好的种薯放入穴中,再覆土4cm;
②田间管理:幼苗期浇水后及时中耕,促进发根、发棵,发棵期中耕培土,结薯后期保持适宜土壤含水量,收获前7天停止浇水;及时清理杂草,用杀虫板和杀虫灯来进行害虫防治。
马铃薯收获后按照步骤(一)的方式处理,进行循环种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玉米、绿肥、马铃薯间、套、轮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土地整理
清除种植地地面根茬、杂草,在种植玉米前15天经深翻耕后添加土壤调节剂,将种植地土壤ph值调节为7.5,按照1800kg/hm2的量撒施基底肥并均匀翻埋入土;
基底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茶籽饼30份、硝化细菌8份、米糠25份、动物尿液15份、尿素8份、页岩粉4份、膨润土3份、低密度聚乙烯8份、滑石粉4份、钠盐水溶液9份和松节油45份;基底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茶籽饼、硝化细菌、米糠和动物尿液混合均匀后在温度为40℃,湿度为65%的条件下发酵20天,得到混合发酵肥;
(2)将膨润土与钠盐水溶液混合搅拌,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页岩粉和尿素混合后焙烧,得到包衣料a;
(3)将滑石粉、低密度聚乙烯、松节油混合,将上述混合物加热至115℃并搅拌均匀,得到包衣料b;
(4)将包衣料a包覆步骤(1)所得混合发酵肥,制得包覆颗粒,接着将包衣料b包覆上述包覆颗粒,即得所述基底肥;
(二)玉米的种植
(1)播种:于5月初,按照行距为60cm开玉米种植行,行沟宽为30cm,深为15cm,将种子按照株距40cm的规格穴播于玉米种植行沟内,每穴播入种子3粒,再覆上3cm厚的细土;
(2)田间管理:播种后,分别于苗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孕穗期、孕穗期至灌浆期给植株追施玉米肥料,共追肥3次;玉米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草木灰16份、碳酸氢铵25份、复硝酚钠10份和糖醇螯合液体肥料40份;
玉米3个阶段施肥方式具体为:将玉米肥料溶解与其质量3倍的水中,得到玉米液体肥备用;苗期至拔节期: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40m3/亩,每次随水滴施玉米液体肥7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为5天;拔节期至孕穗期: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40m3/亩,每次滴施玉米液体肥7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为5天;孕穗期至灌浆期施肥:灌水2次,灌水量40m3/亩,每次施用玉米液体肥7kg/亩;两次灌水时间间隔为5天;
(三)绿肥的种植
a.播种:于玉米收获前5天,采用撒播的方式在玉米种植地播种绿肥种子,种子用量为4kg/亩;播种后浇透水,并保持土壤的湿度为80%;
b.翻压:在绿肥播种后80天,根据其生长情况在绿肥植株木质化之前,将绿肥连同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具体操作为:砍掉玉米秸秆,对绿肥进行刈割,将玉米秸秆和绿肥均匀平铺施于种植地中,在玉米秸秆和绿肥上均匀撒施腐解剂,将腐解物翻压入土、耙匀整地,以促进和加速秸秆腐解;秸秆腐解剂与细土拌匀,再撒施;秸秆腐解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钾3份、蔗糖10份、黑曲霉4份和柠檬酸8份;绿肥为田菁;
(四)马铃薯的种植
①起畦放种:于11月初,在经步骤(三)处理后的地块中,起马铃薯种植畦,畦宽80cm,沟宽40cm,畦高20cm;选择无虫害、表皮完好的马铃薯切成6cm的每段,并在切口处沾上草木灰,按照行株距60cm×25cm的规格开马铃薯种植穴,每畦种2行,再将处理好的种薯放入穴中,再覆土5cm;
②田间管理:幼苗期浇水后及时中耕,促进发根、发棵,发棵期中耕培土,结薯后期保持适宜土壤含水量,收获前8天停止浇水;及时清理杂草,用杀虫板和杀虫灯来进行害虫防治。
马铃薯收获后按照步骤(一)的方式处理,进行循环种植。
试验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种植方法的实用价值,申请人做以下对比试验:
试验一:比较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
按照种植模式的不同,分为以下组别:
第一组:单独种植玉米;
第二组:单独种植马铃薯;
第三组:玉米和马铃薯轮作种植;
第四组:本发明种植模式。
表1:各种植模式效益比较分析
从表1结果可知,采用本申请的种植模式,根据玉米和马铃薯轮作种植系统的物候特点,选择适应的绿肥作物插空种植,充分利用主作物空挡期的光热资源,既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同时避免马铃薯连作障碍,实现用地和养地结合,协调了玉米和马铃薯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地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
试验二:比较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
第五组:将基底肥替换为:由25重量份茶籽饼、6重量份硝化细菌、20重量份米糠和12重量份动物尿液,混合均匀后在温度为35℃,湿度为60%的条件下发酵17天得到的混合肥,其他方式严格按照实施例2进行;
第六组:去掉绿肥的种植,其他方式严格按照实施例2进行;
第七组:去掉玉米施肥的操作,其他方式严格按照实施例2进行;
第八组: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的种植方式。
检测上述组别不同种植方法的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并将数据记录在表2;
表2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
从表2结果可知,第五组中,采用包衣料处理基底肥,起到缓释的效果,玉米前期生长所需的肥量不多,加上营养敏感期追施速效化肥及时提供玉米生长需要,因此,可适当降低基底肥的释放速率,而延长其肥效,使其可在整个种植周期中(玉米-绿肥-马铃薯)持续提供养分;第六组去掉绿肥种植后,存在c/n高的问题,从而影响马铃薯生长;第七组去掉玉米施肥的操作,导致土壤中的肥效不足,而本申请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没有进行额外施肥,说明玉米秸秆和绿肥腐解还田配合缓释基底肥,能够提供后期马铃薯生长所需养分;采用本申请的种植方式进行种植,提高了土壤肥力且土壤无有害成分残留,同时能够减少肥料的投入,降低物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提高了玉米和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改善连作障碍,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在马铃薯种植前期间种玉米,玉米收获后适时插入一季绿肥作物,即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同时避免马铃薯连作障碍,实现用地和养地结合。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想要进行版权登记、专利购买,商标买卖的相关服务,就来大鱼知产进行详细了解,更多专业知识与专业人士将为您服务到底,想要更快的了解版权登记、专利购买,商标买卖相关问题,我们来帮您。热线电话:13018202357,客服微信(13018202357)
以上就是大鱼知产平台为各位讲解的有关 一种玉米、绿肥、马铃薯间、套、轮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的介绍,相信各位对于商标申请注销的流程中需要注意和了解的事项,可以有一定的认识,若各位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专利行业资讯 的问题,欢迎到大鱼知产平台进行相关问题咨询吧!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txt) 网站地图(html) 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 2012-2020 大鱼知识产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