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茶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古茶树是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古茶树按环境分类,可分为原始古茶林、野化古茶园、原生态古茶园、生态古茶园。古茶园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如果古茶园的管理不善,不仅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古茶园的损害也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
一种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园规划:在古茶园种植行内开挖排水沟和设置道路,在茶园与荒坡之间设置隔离沟;
(2)茶园整理:将茶树密集的地方移栽到缺苗的地方;
(3)肥水管理:见干浇水,春季采茶结束后,开沟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夏秋季采茶结束后,开沟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kg;
(4)接种:夏秋季茶叶采摘后,第二次施肥时,在沟内施入有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并覆土,然后覆盖稻草并浇水;
(5)病虫害防治: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人工及时摘除茶毛虫虫卵和虫群,成虫羽化期,在茶园内设置黄板和杀虫灯;
(6)采摘:一年采摘两次,分别为春茶和夏秋茶,采摘时每棵茶树上留90%-95%的芽不采摘。
为保证移栽的成活率,移栽前对树体进行修剪,离地面55-65cm,留4-5枝主干,剪断后立即用草木灰涂抹伤口,然后用塑料膜包扎好。
为提高移栽茶树的成活率,所述移栽时,一边起苗,一边栽种,尽量带土和不损伤根系以提高成活率,采用穴栽的方式,挖穴时避开周围茶树的树根,然后在穴内施底肥,然后覆土2-5cm,再将挖出的茶树种下,保持根系原来的姿态,边覆土边踩紧,使茶苗周围形成小沟形。
进一步的,所述穴的深度高出挖出的茶树的树根8-15cm。
为改善古茶园的环境,所述接种是在专用肥中拌入微生物菌种和蚯蚓种,微生物菌种为固氮菌、氨化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纤维分解细菌、链霉菌、诺卡氏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菌种,亩用微生物菌种25-35g,蚯蚓种100-150g。
本发明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对古茶园的改动较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茶树的形态,移栽方法能有效提高茶树的成活率;2.本发明人工干预较少,加入的化肥、农药较少,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古茶树茶叶的营养,从而保证其经济效益;3.本发明种植出的茶叶叶片油亮、鲜嫩多汁,茶叶内质营养成分充足,内含物有效成分高,干茶品质优异,口感浓郁、回味甘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园规划:在古茶园种植行内开挖排水沟和设置道路,在茶园与荒坡之间设置隔离沟;
(2)茶园整理:将茶树密集的地方移栽到缺苗的地方;
(3)肥水管理:见干浇水,春季采茶结束后,开沟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kg;夏秋季采茶结束后,开沟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
(4)接种:夏秋季茶叶采摘后,第二次施肥时,在沟内施入有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并覆土,然后覆盖稻草并浇水;
(5)病虫害防治: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人工及时摘除茶毛虫虫卵和虫群,成虫羽化期,在茶园内设置黄板和杀虫灯;
(6)采摘:一年采摘两次,分别为春茶和夏秋茶,采摘时每棵茶树上留90%的芽不采摘。
为保证移栽的成活率,移栽前对树体进行修剪,离地面55cm,留4枝主干,剪断后立即用草木灰涂抹伤口,然后用塑料膜包扎好。
为提高移栽茶树的成活率,所述移栽时,一边起苗,一边栽种,尽量带土和不损伤根系以提高成活率,采用穴栽的方式,挖穴时避开周围茶树的树根,然后在穴内施底肥,然后覆土2cm,再将挖出的茶树种下,保持根系原来的姿态,边覆土边踩紧,使茶苗周围形成小沟形。
进一步的,所述穴的深度高出挖出的茶树的树根8cm。
为改善古茶园的环境,所述接种是在专用肥中拌入微生物菌种和蚯蚓种,微生物菌种为固氮菌、氨化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纤维分解细菌、链霉菌、诺卡氏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菌种,亩用微生物菌种25g,蚯蚓种100g。
实施例2
一种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园规划:在古茶园种植行内开挖排水沟和设置道路,在茶园与荒坡之间设置隔离沟;
(2)茶园整理:将茶树密集的地方移栽到缺苗的地方;
(3)肥水管理:见干浇水,春季采茶结束后,开沟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800kg;夏秋季采茶结束后,开沟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200kg;
(4)接种:夏秋季茶叶采摘后,第二次施肥时,在沟内施入有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并覆土,然后覆盖稻草并浇水;
(5)病虫害防治: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人工及时摘除茶毛虫虫卵和虫群,成虫羽化期,在茶园内设置黄板和杀虫灯;
(6)采摘:一年采摘两次,分别为春茶和夏秋茶,采摘时每棵茶树上留92%的芽不采摘。
为保证移栽的成活率,移栽前对树体进行修剪,离地面60cm,留4枝主干,剪断后立即用草木灰涂抹伤口,然后用塑料膜包扎好。
为提高移栽茶树的成活率,所述移栽时,一边起苗,一边栽种,尽量带土和不损伤根系以提高成活率,采用穴栽的方式,挖穴时避开周围茶树的树根,然后在穴内施底肥,然后覆土3cm,再将挖出的茶树种下,保持根系原来的姿态,边覆土边踩紧,使茶苗周围形成小沟形。
进一步的,所述穴的深度高出挖出的茶树的树根10cm。
为改善古茶园的环境,所述接种是在专用肥中拌入微生物菌种和蚯蚓种,微生物菌种为固氮菌、氨化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纤维分解细菌、链霉菌、诺卡氏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菌种,亩用微生物菌种30g,蚯蚓种120g。
实施例3
一种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园规划:在古茶园种植行内开挖排水沟和设置道路,在茶园与荒坡之间设置隔离沟;
(2)茶园整理:将茶树密集的地方移栽到缺苗的地方;
(3)肥水管理:见干浇水,春季采茶结束后,开沟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夏秋季采茶结束后,开沟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kg;
(4)接种:夏秋季茶叶采摘后,第二次施肥时,在沟内施入有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并覆土,然后覆盖稻草并浇水;
(5)病虫害防治:在11月至翌年3月期间,人工及时摘除茶毛虫虫卵和虫群,成虫羽化期,在茶园内设置黄板和杀虫灯;
(6)采摘:一年采摘两次,分别为春茶和夏秋茶,采摘时每棵茶树上留95%的芽不采摘。
为保证移栽的成活率,移栽前对树体进行修剪,离地面65cm,留5枝主干,剪断后立即用草木灰涂抹伤口,然后用塑料膜包扎好。
为提高移栽茶树的成活率,所述移栽时,一边起苗,一边栽种,尽量带土和不损伤根系以提高成活率,采用穴栽的方式,挖穴时避开周围茶树的树根,然后在穴内施底肥,然后覆土5cm,再将挖出的茶树种下,保持根系原来的姿态,边覆土边踩紧,使茶苗周围形成小沟形。
进一步的,所述穴的深度高出挖出的茶树的树根15cm。
为改善古茶园的环境,所述接种是在专用肥中拌入微生物菌种和蚯蚓种,微生物菌种为固氮菌、氨化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纤维分解细菌、链霉菌、诺卡氏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菌种,亩用微生物菌种35g,蚯蚓种150g。
本发明对古茶园的改动较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茶树的形态,移栽方法能有效提高茶树的成活率;本发明人工干预较少,加入的化肥、农药较少,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古茶树茶叶的营养,从而保证其经济效益,种植出的茶叶叶片油亮、鲜嫩多汁,茶叶内质营养成分充足,内含物有效成分高,干茶品质优异,口感浓郁、回味甘甜。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想要进行版权登记、专利购买,商标买卖的相关服务,就来大鱼知产进行详细了解,更多专业知识与专业人士将为您服务到底,想要更快的了解版权登记、专利购买,商标买卖相关问题,我们来帮您。热线电话:13018202357,客服微信(13018202357)
以上就是大鱼知产平台为各位讲解的有关
一种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与流程
的介绍,相信各位对于商标申请注销的流程中需要注意和了解的事项,可以有一定的认识,若各位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专利行业资讯
的问题,欢迎到大鱼知产平台进行相关问题咨询吧!